僧正,統領教團,並匡正僧尼行為之僧官。
這種以僧治僧的辦法,創立於魏晉南北朝時代,
後來日本也仿效此一制度。

《徒然草》45段記載了以下的故事:

良覺僧正,是個性十分暴躁的人。
他的僧房邊有一株巨大的榎樹,因而人稱「榎之僧正」。
他覺得這名字很不好聽,憤而砍去此樹,僅存樹根,
不料人們又稱他「殘根僧正」。
他更生氣了,這次把殘根也挖掉,剩下一個大坑,
於是人們又稱他「挖洞僧正」。

我看的本子把古日文翻成文言文,真奇怪。
上面的白話是我改的。

看到這故事,
不免讓人想起《世說新語》那吃雞蛋的王藍田。
還有從前的日子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