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要怎麼說呢。
關於女人的由來,佛經有這樣的說法:

「天地更始,盪盪空虛,了無所有,亦無日月。地涌甘泉,味如蘇蜜。時光音諸天,或有福盡來生,或樂觀新地,性多輕躁,以指甞之。如是再三,轉得其味。……食之多者,轉生醜顏;飡之少者,尚遺妙色。美惡好醜,漸漸而生。憍慢嫉妬,次第而起。……資食地肥,相看顏色;欲心多者,變成女人。共相愛著,遂行婬欲。」

這是《經律異相》。《增壹阿含》等也有類似的說明。
意思是,
劫初世界重新出現之後,一無所有;
光音天上的天人來到地上,貪吃地上的蘇蜜、梗米之類,
於是失去神通,
有了美醜之別,驕慢嫉妒,開始墮落。
之後彼此對相看,「欲心多者,變成女人」。

這裡當然是有歧視女性的意味啦。
想必大家看了都不會高興。

××××××

可是這很重要啊。

前一陣子,聽說學校要大力推行性別教育課程;
就有人起鬨說,不如弄個佛學裡的性別觀之類吧。
當然,這種題目早就已經有人研究過了。
但是,
也不必多想,要講的話,恐怕大多是上面那種負面教材;
雖然,例如從性空講也可以說性別平等,
但這可不政治正確。

順便一提。與性別無關。
感覺上,性別研究什麼都可以做,但做了跟什麼都無關。
例如佛學裡的性別,跟佛學就是兩件事。

××××××

不過為什麼說很有意思呢?
我做了一點小試驗。

當我說,
學校要大推性別教育的時候,
台下的男同學「哼」了一聲;
當我說完「欲心多者,變成女人」的故事後,
換台下的女同學「哼」了一聲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