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九歌‧湘夫人》有這麼一句:
「沅有芷兮醴有蘭,思公子兮未敢言。」

我讀的湯炳正《楚辭今注》本,
引了〈越人歌〉來解釋;
原歌出自劉向《說苑‧善說》,
楚人鄂君子皙乘舟,打槳的越女愛慕他,用越語唱了一首歌,
用楚語譯出,就是:

「今夕何夕兮,搴洲中流,
今日何日兮,得與王子同舟。
蒙羞被好兮,不訾詬恥,心幾頑而不絕兮,得知王子。
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說君兮知不知。」

最後一句與〈湘夫人〉表現手法很類似。

說到〈越人歌〉,想到電影「夜宴」。
記得是演青女的周迅唱的歌曲。
那時從成功嶺撥交到南投、從南投放假收假來回台北,
在遊覽車上半睡半醒、斷斷續續地把它看完。
我只記得章子怡的美背真是太誘人了,
超A,噢噢,真受不了她。

書上說「沅有芷兮醴有蘭」或「山有木兮木有枝」,
引起下句「思公子兮未敢言」、「心說君兮知不知」;
手法是「興」,而非「比」。
我想「山有木兮木有枝」也許可以說「枝」、「知」雙關,
與「心說君兮知不知」對比,
不過既然它是譯詩,那麼也就只是巧合了。

可這不是重點。
某42梯天兵學長的MSN訊息:
「樹多必有枯枝,人多必有白痴」。
唉,真是白痴,怎麼會天成這樣。
這就應該是「比」了。
不是下句比上句,是文比其人,哈哈。

拿這種白痴話與楚辭並列,真是唐突古人,
屈原會氣到不吃粽子吧!

最後一個問題,
這篇網誌是「興」,還是「比」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