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《三國演義》開頭的一句名言,
《孟子》云「天下之生久矣,一治一亂」,也是同一個意思。
最近玩三國志11,想到這個問題,
其實這是一句廢話。

這是一句廢話,
因為它不是什麼歷史規律,只是語言遊戲,
基於2個強制設定的前題:

1.歷史只有2種狀況:「分」、「合」。
這當然是過度簡化。
楚漢短期相爭是分,北魏東晉長期對峙也是分;
唐代長期盛世是合,就算有黃巢之亂也還是合。
事實上這是定義問題,
如果你先入為主地認為歷史只有分、合2種現象,
當然得到的結論不是分就是合;
好比如果你認定只有晴天下雨之別而沒有陰天,
當然也可以斷言「明天要不就出太陽,要不就下雨」。
但事實沒那麼簡單,
正如天氣的變化不是晴陰雨幾個字可以簡單概括的。

2.「分」之後只能是「合」,反之亦然。
這也是強制規定。
楚漢短期相爭是分,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也是分,
你不會因為它歷時6百年而說它是分分分分分分;
秦朝短暫統一是合,漢唐長期統一也是合,
你不會因為它歷時3、4百年而說它是合合合合。
不管分裂再久,也只強制看做一個「分」,
不管統一再久,也只強制看做一個「合」。
這樣一來,
當然分之後只能是合、合之後只能是分了。
就像你可以忽略長期的乾旱或連續豪雨,
依然理直氣壯地說「雨總是停了又下,下了又停」;
甚至這句話在撒哈拉沙漠也適用,
據說新石器時代那裡是一片雨林,
而且數萬年後總會再下雨。

所以,結論是什麼?
那就是,「天下大勢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」是一句廢話,
徹頭徹尾的廢話一句。
它不是什麼歷史規律,只是語言遊戲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