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詩經》終於讀完,佩服自己的毅力。
現在進行喬治歐威爾《1984》,進度2/3。
「我們將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遇」,
有種北斗神拳的fu。

昨天收到大陸書單,正好是西方翻譯文學類,
看了一下,發現有些書名翻譯與台灣不同,
還蠻好玩的。
例如:

卡繆:異鄉人﹙L’etranger﹚→局外人﹙加繆﹚
英語是The Stranger,二種譯法各有千秋吧。
不過每次看到「卡繆」,
就想到「聖鬥士星矢」裡的水瓶座黃金聖鬥士卡繆。

川端康成:千羽鶴﹙千羽鶴﹚→千紙鶴
日文漢字本來就是「千羽鶴」。
硬改成「千紙鶴」顯然是中文優越感作祟。

大仲馬:基度山恩仇記﹙le Comte de Monte Cristo﹚→基督山伯爵
英文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,count是伯爵之意。
所以好像大陸的翻法比較接近原意。

馬克吐溫:湯姆歷險記﹙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﹚→湯姆索亞歷險記
索亞是湯姆的姓,台灣翻成索耶,
記得以前卡通也是如此。

大仲馬:三劍客→三個火槍手﹙Les Trois Mousquetaires﹚
英文musketeer是步兵、火槍手之意。
記得主角也是進了火槍隊。大陸的翻法是直譯。

艾蜜莉勃朗特:咆哮山莊﹙Wuthering Heights﹚→呼嘯山莊
Wuthering是書中的形容詞,
描述暴風天時,四周空氣紛亂騷動的現象。
翻成「呼嘯」感覺好像是什麼暴走族小說。

赫胥黎:美麗新世界﹙brave new world﹚→美妙的新世界
這就沒什麼不同,只是大陸的譯法比較笨。

順帶一提,
作者「赫胥黎」的名字翻譯真是太好了,不知是誰翻的?
《莊子‧馬蹄》:
「夫赫胥氏之時,民居不知所為,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,鼓腹而游。」
「赫胥黎」正有「赫胥氏之民」的意思。
而且這正與他的作品《美麗新世界》的主題相應:
一個想像中的烏托邦,美麗的世界。

不過《美麗新世界》與《1984》一樣,
其實是反烏托邦之經典名著。
一個依賴科技的美麗新世界,事實上並不美麗,
反而是傷害人性、恐怖而蒼白的極權、虛無世界。

所以,我就覺得奇怪,
S.H.E不是也有一首歌叫「美麗新世界」?
沒有人告訴他們不妥嗎?
不過到底這跟「三隻小豬」一樣,
大多數沒讀過書的人應該不覺得怎樣。

說到這,不免又想到最近很紅的300壯士。
從柏拉圖《理想國》到摩爾《烏托邦》到馬克思的《共產黨宣言》,
斯巴達正是這一切的源頭。
但是,完美的制度與社會是不可能實現的,
「駭客任務」裡的母體也不完美,不是嗎?
所以才有救世主。
因為人性是不完美的,所以它才是美麗的。

我有點想去看300壯士,
但那戰爭畫面修得太像「真‧三國無雙」,不真實。
果然是虛幻的理想國啊。
我還是回家打三國志11吧。
孔明、關羽都不完美,
所以他們的故事很壯烈,百玩不厭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