椎名林檎的「林檎」是蘋果吧?

上週5去找老師,順便在秋水堂買到《齊民要術》;
農業書我是看不懂,
不過〈柰、林檎〉這篇卻引起我的注意。

「柰」,字典上說就是蘋果;動詞則與「奈」通。
《齊民要術》引《廣志》云:
「柰有白、青、赤三種。」

那林檎與柰有什麼不同呢?
《文選》左思〈蜀都賦〉李善注云:
「林檎實,似赤柰而小,味如梨。」
繆啟愉的《齊民要術校釋》則說:
「林檎,即沙果,亦名花紅。」
那沙果、花紅又是什麼啊?

對於四體不勤、五穀不分的宅男而言,
這樣的注釋只是詞語的代換而已,不懂還是不懂啦。
幸好晚上在MSN遇到翔,
根據她的說法:
「花紅,是一種小小的蘋果,大陸都有在賣。
老╳吃過。跟山楂一樣大吧,非常香,
但是酸澀,可是又香又可愛。」

這樣說來,林檎跟蘋果還是有點不同囉?

至於蘋果,好像是外來語。
《詩經‧采蘋》:「于以采蘋?南澗之濱。于以采藻?于彼行潦。」
《爾雅‧釋草》:「萍,蓱,其大者蘋。」
指的是一種水草之類,並不是蘋果。

《一切經音義》卷23:
「頻婆果者,其果似此方林檎,極鮮明赤者。」
「蘋果」大概是從梵語「頻婆果」演變而來的吧?

你看,我真的很無聊吧。
這樣為什麼會上無名首頁,真是搞不懂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