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下要去工作。

趁現在迅速說說本週在課堂上播電影「東尼瀧谷」的一些備忘,

怕明年就忘掉了

 

*情癡與購物狂有一樣的結構。

「衣服好像可以填滿自己內在不足的地方。」

太太的購物狂是個人潛意識情結的表現;

東尼的愛情差不多,也是他集體潛意識原型「阿尼瑪」的表現。

太太之衣服之失去和崩潰,

一如東尼對妻子之失去和寂寞。

「衣服好像可以填滿自己內在不足的地方。」

就好比女人是男人不足的那根肋骨。

而衣服就是連結整個故事結構的核心。

 

所以,好像是河合隼雄還是法蘭茲說的,

從這個意義上榮格可以說是某種唯心主義者。

我們必然是戴著原型的眼鏡看世界,

沒有客觀存在的東西。

東尼的畫沒有感情、只有正確性,

因為在他不覺得寂寞之前,世界是真的客觀的;

但人終究必定會和世界連結,原型一定會表現、

還會發展咧。

 

(所以沒有女朋友的人,表示他的阿尼瑪一直沒有發展

 

如果自己是完整的宇宙,就不會寂寞,

但按作者的意思,這是不可能的。

 

*小龍女和楊過。

於是這就顯示出深層心理學和道家佛家的差異;

小龍女遇到楊過之前也沒有寂寞的感覺,

雖然不知道金庸怎麼想,

但是按照她修行的那種道教­­道家,至少是那個傳統下的道家,

這種全然獨立才是人的本質「渾沌」、也是應該復返的目標。

小龍女如果沒有遇到楊過,

就會永遠年輕下去。

愛情不免是一種不幸的墮落。

 

也就是自己本來、也應該要成為完整的宇宙。

 

這就是差異。

榮格自傳好像說到瑜伽

他練瑜伽是為了讓潛意識中的原型呈現,

但是印度人練瑜伽卻是為了忘掉原型。

佛說要斷掉阿賴耶識種子如瀑流,

但是榮格絕不會同意原型是可以消滅排除的。

 

*蒙太奇

正好侯孝賢得獎,於是才猛然想到,

與侯孝賢的長鏡頭相反,「東尼瀧谷」用的是蒙太奇。

 

*宮澤理惠

東尼的太太和第二個來應徵的女生,都是宮澤理惠演的;

這很聰明,因為象徵意義上確實是同一個人。

她哭出了太太內心沒有表現出來的東西。

就像白雪公主的生母和後母其實是同一個人。

 

*唱片

電影唯一讓我不滿的地方是省三郎「堆積如山」的爵士樂唱片,

也實在太少了。

 

就這樣,結果寫得很混亂。

其實我不太記得原著小說怎麼寫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