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讓人歎息搖頭的命題,
是從《1492》這本書看來的。
1492年1月19日,
波斯最後一位偉大詩人波斯努爾‧亞丁‧阿本德‧阿拉曼‧迦米,
(Nur ad-Dīn Abd ar-Rahmān Jāmī),去世啦。
這位詩人,
屬於伊斯蘭教內的神秘主義蘇菲派,
據說對於此後200年間的佛教與伊斯蘭教神秘派有很大影響力。
他的作品有部分曾譯為中文,
不過《1492》沒有提到書名,
真是可惜。

說到在神秘經驗中與神合而為一,
西方的諾斯替-基督教派也有類似的思想;
東方人對這個應該也不陌生,
從印度、佛教到中國道教都有類似的體驗之說。
不過,
在這裡,迦米是用「愛」來表達這種神秘體驗,
書中的介紹是:

「愛的結合是與神相通的方法,
因為神也會『加快心跳,使靈魂充滿狂喜』……
婚姻之愛是通往上帝的一條途徑。」

看到這邊時,我的感想是:
哈哈,不要這樣吧,難得讀一本好書,
也要這樣讓人傷心嗎!

還好,在此翻頁,
下頁的說明,顯示此「愛」其實是精神層次的譬喻,
而不是一般的愛情:
在迦米的詩〈育書夫和祖萊克涵〉中,
女主角愛上祖萊克涵愛上英俊的男主角,
但是險阻重重,
最後她失去了財富、美貌、視力等所有外在的一切,
終於了解神秘主義的真諦:

「在孤獨中,存在棲身,不留痕跡
全宇宙仍在沉睡
隱於無我中,某存在
自外於『我』或『你』,也遠離
所有雙重性」

這才是愛,
是照亮「各個世界,以及世上所有生靈」之物。
如果是榮格就會說,
這「愛」是象徵潛意識中「阿尼姆斯」或「阿尼瑪」的發展,
是以「自性」為中心的對立面結合吧。
所以才說這只是心靈中的神秘經驗。

看到這邊,鬆了一口氣。

不得不再說一次,《1492》這本書知識含金量真的很高,
這一章是在寫印度洋周邊15世紀前後的情形。
神秘主義蘇菲派,
在這裡有什麼意義呢?
作者說:
「『神秘主義』是通往『現代性』深宅大院的一道入口。」
意外吧!
不過,不管神秘主義與現代性有什麼關係,
至少婚姻之愛與上帝的關係…
是說,
人是有那麼想早日去見上帝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