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,其實之前就想說說感想,
結果就一直耽擱著。

這是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可能證明「abc猜想」的報導。

當然我不懂數學,所以也無法了解它的重要性。
只是,報導裡頭說,
望月教授花了10年的時間,才證明abc猜想,
而且還只是「可能」證明。
我只是在想:
這樣的天才,
到了台灣,將不會是天才,而是蠢才。

為什麼?
1.望月教授這10中間有沒有其他論文?不知道。
但沒有的話,不要說升等,
早就被教師評鑑、或6年條款之類的東西踢出去了。

2.他申請國科會,會過嗎?
如果你在計畫書上說,
這個研究也許要花上10年、或者更久,
也不保證研究會有成果;
這樣可能拿得到補助嗎?
沒有國科會,沒有業績,評鑑很難看,
大概也會被踢出去。

可是,有時候真正重要的研究,
是需要長久的時間去冒險的。
台灣的制度卻只鼓勵短期能見效的東西;
他們不鼓勵冒險。

之前讀到一本《日本現代老子研究》,
也說一個日本學者,一生之中學術專著出版很少,
但凡出手,必定擲地有聲。
他們的制度可以等你十年磨一劍。台灣呢?

寫一大堆沒什麼人看的論文,
和留下一本真正有影響力的著作,哪一個比較有意義?

××××××

會想到這個,
也是因為附中人社的學妹,問起博論研究計畫如何寫。

但是我沒辦法回答。
博班入學考的計畫,純粹是應付用的。
等到要開始寫論文了,
老師問:

「你論文要寫什麼?」
「××和××。」
「那是什麼?有關係嗎?」
「我也不知道,要做做看才知道。」

於是就這樣回去把論文寫出來了。
據說本門的學長學姐也是這樣;
老師問T學長研究計畫,他說:

「不知道。我要是說得出來,論文就已經寫好了。」

可是這是事實啊!
不去做的話根本不知道細節,所以才要研究嘛。
有時候還需要繞很大一圈。
我當初跟老師做目錄,
被迫讀一堆日文文獻,
當時也不會知道這些會跟論文有關。

所以,悠遊涵養是很重要的,
對於我們的學門而言,特別更是如此。
沒有特別目的地讀書和思考,
到處亂繞,
往往才能發現許多別人看不見、想不到的問題。

這就是我所說的冒險的意義。
從前,我們的老師們就是這樣的。
因為他們的時代,
沒有種種制度的干擾。

××××××

但是現在呢?
如果要申請計畫補助,就不能冒險,
必須有明確的內容,
講白一點,就是早就想好、甚至寫好的東西。
而且最好必須挑選安全的題目。

更悲慘的是,
像這樣被計畫押著走,
悠遊涵養、自在讀書的時間空間都沒有了。
再也不能有遶一大圈去冒險的餘裕。
這樣真的比較好嗎?

但這就是不得不去接受的現實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