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年到!恭喜發財!

默默地又長了一歲。
農曆算法:35。
嗯,不過根據新曆,至少我還有幾天33歲。

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很疑惑:
新曆年過了,已經多了一歲,
沒幾天農曆年又到了,怎麼又多了一歲?

今天突然想到,其實「歲」本來是「木星」的意思;
《說文》:「歲,木星也」,
所以木星又稱為歲星。

今年丁亥年,也稱為「強圉、大淵獻」,
這是天干、地支「丁亥」的另一套說法。
木星的公轉以12年為期,
於是古人把木星在天空運行1週12年的軌跡分成「12次」,
一次正是一年,正好可以用來紀年。
這方法叫做「歲星紀年」。
例如今年「歲在壽星」,壽星是今年木星所在之「次」,
今年木星還有個特別的名字,叫「大章」。
「歲」後來有「年」的涵意應該淵源於此吧?

至於12地支或「12辰」的順序,不知為何與「12次」相反。
人們假想有個虛擬的天體「太歲」,依12辰順序運行,
與木星方向相反。
於是太歲所在之辰,也可以紀年,這也是歲星紀年的延伸。
今年太歲在丁亥,「強圉」、「大淵獻」就是它的別名。

喔,只是想到又多了一歲,
突然想考證一下我們多出來的「歲」是怎麼回事。
原來「歲」和「月」一直在星空旋轉,
不曾遠離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