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,這一篇是純粹學術性的。

昨天讀到《詩經‧陳風‧月出》,真是嚇了一大跳:

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,舒窈糾兮,勞心悄兮。
月出皓兮,佼人懰兮,舒懮受兮,勞心慅兮。
月出照兮,佼人燎兮,舒夭紹兮,勞心慘兮。

一般認為,這是一首情詩;
如朱熹所說是「男女相悅而相念之辭」。

以首章為例,根據師祖屈萬里先生注釋:
「佼」=好貌;「僚」=嫽=美好貌;舒=發語詞;
窈糾=窈窕;勞=憂;悄=憂貌。
通行的解說大致不外乎此。
所以意思是:

「月兒出來多明亮啊,那美人多可愛啊,她的身姿多麼輕柔啊,使我心裡好憂愁啊。」

接著二章意思差不多。
毫無疑問,作為一首情詩,〈月出〉實在美極了。

呵呵,
最近在讀高亨《詩經今注》,
他的看法是,
陳國貴族殺死一位英俊人物,
作者目睹此一慘劇,故作詩哀悼被害者。

根據他的解釋:
「佼」=狀美;「僚」=繚=束縛捆綁;舒=杼=柞樹;
窈糾=蚴蟭=枝幹盤曲貌;悄=憂惕。
所以意思是:

「月兒出來多明亮啊,那狀碩的人被五花大綁啊,那大樹的枝幹彎曲啊,使我心裡好憂愁啊。」

哇靠,一差十萬八千里。
整首詩突然變得很恐怖。

高亨先生可是著名學者耶,
他的《周易古經今注》、《周易大傳今注》名重士林啊。

這故事告訴我們,
學問之道永無止盡,永遠都有再作詮釋的可能。
不過,這通常是大老的專利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