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說過,研究室進了竺法護譯的《生經》;
其實,
此經卷1一開頭的〈佛說那賴經〉還真的頗奇怪,
也可以說是佛教版的《沒有女人的男人們》和《後宮甄環傳》。
故事有點長,
總之,佛陀中間開始講起前世之事:

「乃往過去久遠世時,有一國王,名方迹。中宮婇女,不可稱數,顏貌端正,色像難及;與他人爭,與婬蕩女離于慈哀,或與婢使、或與童子而或鬪諍,各各鬪諍,不肯共和。適鬪諍已,便出宮去。王方迹聞之恚。諸臣吏求諸婇女,不知所趣;愁憂不樂,涕泣悲哀。念諸婦女,戲笑娛樂,夫婦之義,本現前時,諸作伎樂,思念舉動,坐起之法,反益用愁,不能自解。」

大意是說:
很久很久以前,有個地方的國王,名叫方迹;
方迹王的後宮后妃很多,每個都很正很漂亮。
問題是,這些后妃們整天爭來鬥去,
再加上宮中的婢女、童僕們也一起興風作浪。
最後,
鬥到一個地步,女人都生氣不想玩了,
就拋棄宮廷和國王,全都一齊跑掉了。(!)
方迹王很氣啊,
叫部下去找,但找不到。
想起當初后妃圍繞、戲笑快樂的日子,
方迹王難過地快瘋了,
「沒有女人的男人」,好傷心啊。

看到這邊,你應該和我一樣,都有一種「好詭異啊」的感覺吧。

想起這部〈佛說那賴經〉,
是因為看了前天東森頻道(57、58?)「羋月傳」史實的介紹,
原來羋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「太后」啊。
這麼說,
這跟韓劇「奇皇后」差不多,也是「宮鬥戲」的延伸型吧。

說到宮鬥戲的標準型,就是「後宮甄環傳」吧?
我也沒看過。

所以呢?
試想:用宮鬥戲的角度來看,
〈佛說那賴經〉不是非常詭異嗎?
宮中的女子們鬥到你死我活,只為了帝王的歡心;
但是在宮鬥戲的套路之中,
絕對不會有「適鬪諍已,便出宮去」,
所有的后妃全部不玩了、拋棄帝王的可能性啊!
但是〈佛說那賴經〉之中他就是發生了。

這樣看來,
佛教不愧是偉大的思想,了不起!
為什麼呢?
因為比較起來,宮鬥戲和他背後的文化型態,
簡直是三重的不自由:

1.宮鬥戲中的女子只能一直鬥到死,沒有打開脫離宮廷之路的自由。
2.宮鬥戲的書寫只能一再自我複製,沒有打開新路的自由。
3.宮鬥戲背後、真實歷史中的王宮,確實也沒有給女子脫離的自由。

這不是很悲慘而無聊?

但是佛教就不一樣了!
她們可以拋棄宮鬥之路,
讓「甄環傳」大轉彎歪成「沒有女人的男人」,
這不是很讚嗎?
佛法,真不愧是教人拋棄世俗、走向自由之學啊。

××××××

那麼,你也許要問,這個故事最後怎麼了?
是這樣的:
哀傷的方迹王,
用村上春樹的風格來說,
「想起再也不能跟女性們度過親切的私密時間,寂寞得快瘋了」。
此時,
有位「五通仙人」那賴正好從天上飛過,
看到可憐的方迹王,便下來向他解說欲望的禍害,

「一切世間欲,非一人不厭,
所有有危害,云何自喪己?」

於是方迹王大徹大悟,出家修道了。
到了來生,
方迹王轉世成為佛陀的學生,
而那賴仙人,就是今世的佛陀。

因為,這是佛教故事嘛!
可喜可賀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