屋頂上的《史記》是看不久長的,
但是〈禮書〉的這段話卻讓我想起一些問題:

「人生有欲,欲而不得則不能無忿,忿而無度量則爭,爭則亂。先王惡其亂,故制禮義以養人之欲,給人之求,使欲不窮於物,物不屈於欲,二者相待而長,是禮之所起也。」

當然,這話是從《荀子‧禮論》變來的。
猛然發覺,以現在的角度來說,
「給人之求,使欲不窮於物,物不屈於欲」,應該屬於經濟學的領域;
但古人把它當成道德問題的延伸。

但是,這樣也很好嘛。
就像今天大家拼經濟,它也是道德問題呀。誰敢說個不字?

××××××

說到拼經濟,
最近無名好像流行廣告和購物網。
雖然是有點煩人,
但是,拼經濟就是道德,
用道德的角度來批判金錢遊戲,也是不健康的吧。

而且,最近看到的《漢書‧夏侯勝傳》也說:

「勝每講授,常謂諸生曰:『士病不明經術;經術苟明,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。』」

讀書人讀書也是為了錢啊!還有什麼資格批評別人呢。

××××××

聽說最近政府要罰「殺很大」那類巨乳廣告了,
說是物化女性。
政府真是吃飽太閒管太多了啊。

物化?當然啦,不物化怎麼能賣錢呢?
在現在這世界,就是以市場價格論人的價值的呀。
不要說瑤瑤的E奶被物化了,
在就業市場被買被賣的你和我,誰不是被物化了呢?

又說要拼經濟,又說不要物化,真是太偽善了。

而且,還有人天真到以為自己還有所謂的自我嗎?
畢竟,這是個胸部大也有罪的世界嘛。

××××××

但是再這樣想下去,我就發現我是錯的。
《列子‧楊朱》說了:

「實無名,名無實。名者,偽而已矣。」

世界的美名都是虛偽的;有實無名,有名無實。
所以我恍然大悟了:
大聲反對物化女性的人,其實才是在物化女性以求利的人;
至於實際被物化的女性,是絕不會有聲音的。

「實偽之辯,如此其省也。」真相就是如此的單純啊。

×××××

最近翻托爾斯泰的短篇,覺得〈傻子伊凡〉很有趣。
人傻到不會使用金錢時,
竟然能使一國的貨幣經濟完全消失。
這也算是一種烏托邦嗎?

畢竟這只是傻子伊凡的世界啊。
金錢就是道德,
只有傻子,才不必在乎世間的道德吧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