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沉痛的、關於人生的明喻。

 

「熏習義者:如世間衣服,實無於香,若人以香而熏習故,則有香氣。」

 

這是《大乘起信論》說到熏習之義的地方。

意思是說,什麼叫「熏習」呢

就像衣服一樣,衣服本來沒有香味嘛,

但要是拿香去熏他,衣服不就有香氣了嗎!

 

讀印順法師的《講記》,好處就是會討論各派的異同之說,

也就是說,有思想史的觀點。

此處他就指出,

《起信論》主張真如、無明互薰,

這種熏習義,唯識學者是反對的。

為什麼

唯識之說,有漏只熏有漏種,無漏只熏無漏種,

臭的不受香熏,香的不受臭熏。

所以認為真如、無明不能互薰。

 

關於這點,作者的評論是

 

「以世間的事相來說,香的熏臭的,臭的熏香的,是極普遍的事實。

香臭互不相熏,善惡互不相熏,這都是不順世俗的。」

 

也就是支持《起信論》之說。

 

但是,我看到這邊的時候,不禁要認可唯識的觀點了

為什麼

你看,就像大便,

臭得很,怎麼熏也不會變成香的啊

 

而且,更重要的是,這不就是明白地譬喻我的人生嗎!

這麼臭的人生,再怎麼熏,也不會熏成香的啊

 

而相反地,像郭台銘這種人,

「有錢人講話大聲」,

香噴噴得很,他又怎麼可以理解我這底層的人生呢?

 

××××××

 

說到薰習。

某次東南亞×卉發文,說他坐校車去科院上課,一路上

 

「我竟然被臭宅薰到三次三次

臭到不能呼吸快死了

 

這就是熏習。

但是,你看,

人院的少女,被科院流汗的臭宅薰習三次,

但是臭宅依然是臭臭宅,

少女仍舊是少女,沒變啊。

所以,在這一點上我是支持唯識學的。

 

但是,每次看到學生貼文,

我就會覺得是不是在說我啊。

為什麼?

就像某次小作業,寫王弼「不柔不剛,然後為剛柔之主」,

某生就說

 

「這就像是說,

如果你說美少女是世界的根源,

那麼又為什麼會有老師這種魯蛇中年大叔呢

所以只有『無』才能解釋世界啊。

 

這不就是美少女、魯蛇大叔不能互薰之義嗎

 

××××××

 

說到熏習。

 

「死忠粉是會不斷為我花錢的所以才一直忍著

所以不管多麼噁心,哪怕滿身臭汗的死宅,

我都會和他握手。」

 

在被擅自加入的社團中,看到一個「狂賭之淵」的影片。

以上是劇中的偶像崩潰大叫的內容。

我把這個轉給「令和的張無忌」×安,他說

 

「反正不是我(攤手」

 

不,應該就是說你吧。

 

這也是偶像不熏臭宅,臭宅不熏偶像啊。

你只是一直出錢買周邊而已。

 

××××××

 

所以我覺得大便熏習之義,這是我人生的明喻。

 

雖然,就像柯P說的,

吃一餐2萬多塊的法國料理,和吃台大醫院樓下的70元便當,

大出來的大便都是一樣的。

香的,臭的終歸大便,

所以,借用陶淵明的話來說

 

「人生似幻化,終當歸大便。」

 

今天又翻《神話》,他的一段話倒是

 

「一天的生物,人是什麼?他不是什麼?

人只是一個陰影的夢。

然而當從天堂射下一道陽光之禮時,

人便在一道光芒和一個溫柔的生命中休息。」

 

「人只是一個陰影的夢。」

其實意思也是一樣的,

只是這樣說,就溫柔得多了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