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是誰,最後都是一個人獨自走完人生之路的;
這一點,
等一下再請秋元康先生來說明。
先從這裡開始:

最近指考題目「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」,
引發一些哀號,
包括我在內,都覺得這個命題,
其實就是在說「在人際互動中發現自己還是適合一個人啊」。
這一點,
我也在這裡抱怨過無數次了。

「心繫世俗,便不免為外塵所惑。
與人交談,措辭總以博人好感為先,本心盡失。
又與人嬉戲、與人爭執,一時恨、一時喜,心中怎得寧定?

『生活、人事、藝能、學問等諸緣,均應離棄』,
《摩訶止觀》中如此寫道。」

《徒然草》75節這段話,可以說已經講得很清楚了。
找到自己?
脫離世俗,從扭曲的、瑣碎的、虛偽的人際互動中離開,
才能找到自己啊。

不過進一步想,問題不只是這樣而已,
我的意思是,就像《法句經》講的:

「非有子恃,亦非父兄,為死所迫,無親可怙。」

就算再親、再好的親戚朋友,也不能替我去死,
這件事,每個人究竟都必須自己去面對。
不只是死亡,
其實任何喜怒哀樂,痛苦悲傷,
還不都是只能自己去體會、承受?

「成為一隻蝙蝠可能是什麼樣子?」
這是Nagel的論文,
簡單說,就算我們知道蝙蝠是用聲納聽東西,
也可以解釋其運作原理,
但是用聲納聽到底是什麼感覺?這是人永遠無法感覺的。
同理,
我們也永遠不能體會別人的感受。
其實這也不是新的論點,
就是禪宗說的如人飲水、冷暖自知而已。

因此,雖然世界上有所謂人際互動,有親朋好友,
雖然我們痛苦悲傷時,他們可以陪伴,
但是也只是陪伴而已。
他們不能真正體會我的痛苦。
就像死只能自己去死:

「不管是誰,最後都是一個人獨自走完人生之路的。」

當然,人生路上的相遇也是有意義的,
但是,
他們就像是火車窗外的風景,雖然美好,但只能陪伴,
不能和我一起走啊。

最近看《昨日世界》,
寫到一些傳統部落對待老人的方式,是讓他們自殺:

「泰伐克和親友訣別之後,
就從西南太平洋的礁島獨自駕著一艘小船航向大海,
就此一去不返。」

這不就像是人生的普遍象徵嗎?
親友,只能在岸上與你揮手,
每個人都是告別他人,
一個人獨自走完人生之路的。
就像航向大海、一去不回的泰伐克一樣。

如果「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」這個命題還有什麼意義的話,
也許只能這樣理解吧。

××××××

此時,就要請秋元康先生登場了。

這就是美空ひばり的川の流れのように,
美空雲雀的「如川流一般」,1989年的作品,
秋元康作詞,
對,就是那個AKB48和乃木坂46的秋元康。

這是美空雲雀的最後一首歌,事實上成了遺作。
因此,這首歌彷彿有回顧和告別人生的意義。

這首歌,把人生描述成漫長的小路和無定的川流。
在回顧一生的這個時點,
這裡所表現的,
正是獨自一人走完人生之路,回首一切的感受。
但是在這裡,
即將走完人生之路的,仍然只是美空雲雀獨自一人。
就算路上也「和身邊所愛的人,同時去尋求夢想」,
但那也都是過去的風景,
和無定的川流、季節的融雪一樣,
都在揮手道別了;
「如川流一般」。


「無意中,走上了這條漫長的小路。
回頭的話,可以看到遙遠的故鄉。

凹凸不平的小路,彎彎曲曲的小路,
連地圖上也沒有,
但這也就是人生。

啊,如川流一般,
緩緩地,多少時代,就這樣過去。
啊,如川流一般,
不曾停歇,
只把天空,染上了黃昏的顏色。

活著,就是旅行在沒有終點的路上。
和身邊所愛的人,同時去尋求夢想。
即使是大雨泥濘的小路,
放晴的日子總會到來。

啊,如川流一般,
靜靜地,真想將此身交託其中。
啊,如川流一般,
季節變遷,
在等待融雪的時候。

啊,如川流一般,
靜靜地,真想將此身交託其中。
啊,如川流一般,
不論何時,
總能聽見翠綠的水流聲。」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