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榮格的理論之中,「陰影」與「投射」是很重要的概念,
說真的,覺得很佩服,
但一開始讀到的時候,覺得很驚訝。

因為我是外行,下面的描述可能不準確:
「陰影」是集體潛意識中的「原型」之一;
簡言之,
就是每個人都有的、但自己不願意去面對,
而壓抑在潛意識中的自己的陰暗面。
舉例來說,
就像溫和的人,可能潛存著殘酷的另一面一樣。
在宗教和文學傳說之中,
「惡魔」這類東西,就是陰影的象徵。

但麻煩的是,「陰影」會「投射」。
「投射」,
是將自己潛意識中的陰影或情結,加諸於他人。
再舉例來說,
往往有些人是我們沒來由地、生理性的厭惡,或看不慣的;
這種經驗我們都有吧!
但之所以如此,
正是因為我們無意識中將他看成自己「陰影」的反映。
事實上,
厭惡他人,並不是真的厭惡他,而是厭惡自己的陰影;
他人不過是自己的投射而已。
透過這種「投射」的行為,來安慰自己,
不去面對自己的「月之暗面」。

前面我說,一開始讀到這些的時候很驚訝。
但與自己的經驗相印證之後,
就覺得很有道理。
知道這個,
對於反省、了解自己的行為,會很有幫助。
有時候,用這個角度偷偷觀察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
也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小眉角喔!

不過真正佩服的,
是竟然有人可以如此深入地觀察人的心。
外在的東西其實不難研究,看得見摸得著嘛,
內在的世界就難了。
講到這個,
不禁還是要說:佛教真的很了不起,
「心如工畫師,能畫諸世間;五蘊悉從生,無法而不造。」
《華嚴經》說的再正確不過了。
《起信論》也說:「一切分別,即分別自心。」
我們本來就是帶著心中的原型,
來看世界的。

××××××

但是根據榮格所說,
走上「個體化」之路,
最終就是要以「自性」這個原型為中心,
統合所有原型,包括「陰影」在內。
就像曼荼羅那樣,
所有對立面終將以大日如來為中心,
形成一個統合的整體。
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、或說多數人都不能發展到那一步。

對我而言,
我還是不能想像,我的劣勢功能發展起來會是怎樣。
我只能確定一件事:
如果不是在學校教書,我一定會變成隱居/繭居族。
河合隼雄說,
明惠上人最後完成了聖/俗的統合,
我仍然難以想像這到底怎麼可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