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件事吵得好熱鬧!
既然大家喜歡談「禮貌」,我想倒是有一些可說的。
道家的觀點姑且不論,
就講最重禮的儒家好了。順便做思想史的補充。

××××××

跟王公大人講話、跟官講話,應該是什麼態度?
其實孟子說得很清楚。
《孟子‧盡心下》:

「孟子曰:『說大人,則藐之,勿視其巍巍然。』」

意思是:跟王公大人講話,必須用鄙視的態度,
不要覺得當官有什麼了不起的。

孟子沒禮貌、不懂禮嗎?怎麼可能!
但是他確確實實要求:
人在政治權力面前,必須保持輕傲的態度。

〈萬章下〉的另一處,
說到繆公想和子思以朋友之道平等相交,
結果子思竟然不高興了。
孟子替子思解釋:

「子思之不悅也,豈不曰:『以位,則子,君也;我,臣也。何敢與君友也?以德,則子事我者也。奚可以與我友?』千乘之君求與之友,而不可得也,而況可召與?」

意思是:
如果講地位,你是君、我是臣,我那敢高攀跟你當朋友啊?
如果講德行,則你應該事奉我為師,你憑什麼跟我當朋友!

這不是很囂張嗎?
用現在流行的宮廷劇的話來說,簡直「不識抬舉」。
子思、孟子的意思很清楚,
君與我之間沒有什麼平等,
我一定要在王公大人面前,保持優越的、傲然的姿態。

孟子沒有講明為什麼,但也不難推知。
因為官、或王公貴人依恃他的富貴權位,
跟人民之間本來就是不對等的:
人有了權位,
就容易自覺、或不自覺地高高在上、忽略他人的感受;
百姓見了官,
也很容易腳一軟、心裡一慌,就卑躬屈膝、搖尾乞憐了。
所以,
要跟官講話,
就必須時時保持輕傲的態度,這才是真的平等。
「志士不忘在溝壑,勇士不忘喪其元。」
要有這種氣魄。
此其一。

其二,則是另一個裡由。
孟子告訴我們,為什麼「說大人,則藐之」:

「堂高數仞,榱題數尺,我得志弗為也;食前方丈,侍妾數百人,我得志弗為也;般樂飲酒,驅騁田獵,後車千乘,我得志弗為也。在彼者,皆我所不為也;在我者,皆古之制也,吾何畏彼哉?」

為什麼要輕傲王公?
那是要隨時提醒自己,工公大人的榮華富貴和奢華享受,
所謂「堂高數仞,榱題數尺」、「食前方丈,侍妾數百人」,
雖然很誘人,
但權力帶來富貴,也帶來腐化。
絕不能被這些欲望所引誘,而喪失自我。
因此,必須用輕傲的態度武裝自己,
一定要鄙視富貴,
不可以和那些官大人同流合污、甚至被收編。

說穿了,以上這2點,
說的都是德性我的挺立。
儒家認為,這份自我和良知,是人最可貴的東西。
只有挺住這份自我,
俯仰無愧,
才能卓然獨立於世間,
這就是身為人的尊嚴。

××××××

回到現代吧。
所以這件事的本身,無禮嗎?有什麼問題呢?

我倒覺得,
應該像周星馳電影「威龍闖天關」那樣,
才算是「說大人,則藐之」呢:



「老婆,這票是什麼人?」
「官哪~」
「哇!~官捏~~~!」

這樣才是輕傲王公的氣度。
為什麼?因為:

「大人,你站得那麼高,我怎麼聽得到你說話呢?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