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續上次的話題;因為實在太熱鬧了啊。
上次說到儒家對禮的看法,這次看看道家的意見吧。

××××××

竹林七賢完全不把「禮法」當一回事,大家都熟知了。
例如阮籍,《世說》記載:

「晉文王功德盛大,坐席嚴敬,擬於王者。唯阮籍在坐,箕踞嘯歌,酣放自若。」

他即使在朝廷的正式場合上,也醉醺醺的,不把禮當一回事。
那又怎麼樣呢?
他說:
「禮豈為我輩設也?」真是千古名言啊。

現在大家都同意魯迅的看法:
阮籍他們之所以藐視禮法,並不是真的反對禮法,
而是當權者假仁假義,
偏偏又愛打者禮教的招牌誅殺異已,
這些正直之士看不下去了,
因此故意不遵禮法,
來表示對當權者操弄禮法的抗議。

因此《晉書》說阮籍被「禮法之士疾之若讎」。
理由很簡單,
不守禮的人,其實才是最真誠、最了解禮之精神的;
也因此反而突顯了所謂禮法之士的虛偽。
《世說》裡面,
提到禮法之士「何曾」非常痛恨阮籍,
何曾何許人呢?
司馬光〈訓儉示康〉裡痛罵「何曾日食萬錢,至孫以驕溢傾家」,
就是此人啊。
禮法之士,就是這種貨色。

所以回頭來講,
「禮豈為我輩設也?」這句話真是至理。
孔子也講過:
「禮云禮云,玉帛云乎哉?」
如果禮只是形式,
那只是純粹虛偽、無意義的東西;甚至會是假仁假義的面具。
相反地,
真是懂禮的人,卻未必要死守禮的形式。
一句話,唯義所在。

××××××

照慣例,再回到周星馳電影吧!
這次是「九品芝麻官」。
真是講得太好了!

「李蓮英:『包大人!如果再讓你做兩年官,
恐怕你連老佛爺也不放在眼裡了吧!』

包龍星:「我當然不放在眼裡!老佛爺是要放在心裡尊重的!
像你這樣整天掛在嘴邊講,毫不介意,你是何居心?』」

請由2:20秒的地方開始看。



回到現代,
不覺得阮籍的情境、包龍星的情境,似曾相識嗎?
跳出來罵學生沒禮貌的權貴、大官們,
平常潑婦罵街,也沒怎麼溫良恭儉讓,
突然都變身「禮法之士」、開始講起倫理道德來了。
令人不由得想:
司馬光若在,會怎麼說他們呢?

「像你這樣整天掛在嘴邊講,毫不介意,你是何居心?」

××××××

以下是p.s.。
昨天陳同學出來道歉了。真是令人欷噓不已。
正直之士,
畢竟也敵不過禮法之士、無知大眾的眾口鑠金。
本來,
就像鮑照說的:
「自古聖賢盡貧賤,何況我輩孤且直!」
這種「眾人皆濁我獨清」的壓力和孤獨,
從屈原以下,自古明哲已知之。

但問題是這畢竟很讓人感傷;
如果,一個人為了大眾爭福祉,卻又要被大眾出賣,
真是所為何來?

難怪阮籍〈大人先生傳〉充滿了痛苦。
隱士對大人先生說:
「豺虎貪虐,群物無辜,以害為利,殞性亡驅」、
「吾將抗志顯高,遂終於斯」,
這是對世俗的攻擊,也是阮籍的戰鬥姿態啊。
但他卻放棄了,
最後要追求「登乎太始之前,覽乎忽漠之初」的大人境界。

這就是「眾人皆濁我獨清」的孤獨。
如此想來,
一直堅持、絕不妥協的屈原,真的很了不起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