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旦假期,
把之前說的閒書《早期漢譯佛經的來源與翻譯方法初探》看完了。
這本書還不錯,
讀完可以快速知道一些印度與中亞語言文字的知識。

最有趣的是梵漢對比;
《撰集百緣經》和相應的梵文原本avadānaśataka:

駱駝商隊與佛陀

這邊梵本說了一大堆,
相應的《撰集百緣經》只寫了一個「佛」。真是完全不對應。
但這不是重點。
重點是,
原來梵文原本的佛典讀起來是這種風格啊。
「荒漠商隊首領」,
整個很有《天方夜譚》的味道。

不過,
以前讀到《六度集經》裡很多航海的故事,
也有這種感覺就是了。

××××××

本書的觀點,是想證明早期漢譯佛典的原文,
是梵文、或佛教混合梵文,
而不是季羨林他們所說的吐火羅語或犍陀羅語。

這方面我無法判斷,
不過,
作者對比了僧祐《出三藏記集》和慧皎《高僧傳》;
可以發現:僧祐凡是說「胡」的地方,
慧皎抄用其文時,一律改成「梵」。
雖然這一點恐怕不能證明「胡」就是「梵」,
不過這個現象很有趣;
慧皎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呢?

另外,《大般涅槃經》講到「五十字」,
可以相應與梵文的14個元音與34個輔音及2個輔助符號。
因為這本經以前研究過,所以有印象。
但是《涅槃經》說到梵音50字,
恐怕也不能證明其原本就是梵文吧。
因為,就算譯成英文,
其中記載的50字還是50字啊。又不會變成26個字母。

××××××

就像這樣,真是好玩。
不過梵文真的好難。
我也曾經弄到一本《梵文入門》;
第一課是動詞的第1、2、3人稱,與單、雙、眾數,
共9種變化。
這也就罷了。
第二課是名詞的8種格,與陰、陽、中三性,
共24種變化。
看到這邊就不想再讀下去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