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說女子善妒。男子慎之!慎之!

昨晚去聽系上的大學生論文發表會,
很有趣。
每位發表人都很認真啊,論文的品質也很不錯。
這就是把大學生當研究生折磨的成果。

上面有趣的標題,就是從學生的論文借來的,
這是一部明清時期療妒小說的名字。
當然,
可想而知重點是妒婦。

所以我也來說說妒婦。
因為計畫的關係買了本《世說新語會評》,蠻有意思的。
隨便一翻,也可以看到好玩的東西。
說妒婦,
〈賢媛〉21這個「我見猶憐,何況老奴」故事是廣為人知的:

「桓宣武平蜀,以李勢妹為妾,甚有寵,常著齋後。主始不知,既聞,與數十婢拔白刃襲之。正值李梳頭,髮委藉地,膚色玉曜,不為動容。徐曰:『國破家亡,無心至此。今日若能見殺,乃是本懷。』主慚而退。」

桓溫娶了長康長公主,
定蜀之後偷偷納李勢的妹妹為妾,藏在齋後。
公主知道了,醋勁大發,拿刀帶人要殺李氏。
李氏正在梳頭,
神色嫻雅,態度從容地說:
國破家亡,無心偷生;若被妳殺死,也正合我的本意。
妒婦公主被李氏的風雅儀態震攝住了,
慚愧地退走。

劉孝標注引〈妒記〉說:
公主見到李氏的風姿,
「主於是擲刀前抱之曰:『阿子,我見汝亦憐,何況老奴。』遂善之。」

那麼,妙處何在呢?
試看後人的評點:
李贄說:

「賢主哉!雖妒色而能好德,過男子遠矣。」

鐘惺說:

「『我見亦憐』四字慧甚。因思世上婦人見妒者,正坐愚醜耳。」

這不是很詭異嗎!
原本《世說新語》以這個故事入「賢媛」類,
所謂賢媛,指的乃是李氏。
魏晉人重視雅量風神,李氏以一言震倒妒婦,
正是這個故事所謂「賢」之所在。

但是,顯然明人以為,
這篇的「賢媛」說的是長康公主,
因為公主能夠「我見亦憐」、「雖妒色而能好德」,
識大體而不妒,所以為「賢」。

看來人說晚明有似魏晉,其實還是有些不同的。
而且,連李贄這樣出色的人物也誤讀《世說》;
可見明人深為妒婦所苦啊。

最後,為什麼是《醋葫蘆》?
而不是醋西瓜、醋蘿蔔?
我問了論文作者,她也不知道;
不過對她而言這似乎是個好綽號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