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「唐伯虎點秋香」裡,
「對穿祥」與「華安」的作對比賽很經典。其中有2副是這樣的:

「祥:十口心思,思君思國思社稷。
安:八目共賞,賞花賞月賞秋香。

祥:我上等威風,顯現一身虎膽。
安:你下流賤格,露出半個龜頭。」

上週找到一本《中國千年對聯故事》來看,
才恍然了悟此語原來真有所本。
據說,某次紀昀想向乾隆請假回家,君臣間對句如下:

「乾:口十心思,思妻、思子、思父母。
紀:言身寸謝,謝天、謝地、謝君王。」

這是一個合字聯,
口十心為思,言身寸為謝,
「對穿祥」的出句顯然是從這裡變化而來的,
雖然他理論上是明朝人。
不過比較起來,還是電影裡的對句有趣多了。
紀昀的原句,言身寸雖然是謝,但沒什麼特別的;
華安的八目共疊成俗字之賞,還可以帶到秋香的鏡頭。

又,據說清朝時有位熊總兵與卞大人鬥嘴:

「卞:能者多勞,跑斷四條老狗腿。
熊:下流無恥,露出一點烏龜頭。」

這也是合字。
能者四條狗腿,熊也;下流出烏龜頭,卞也。
華安的對句也是從此變來的。
只是電影的改編雖然有趣,不過就失去原本合字的巧思了。

所以說來說去,周星馳電影不可不看,就是這個道理。
極長學問的啊。

××××××

再來順便說說這本《中國千年對聯故事》吧。
作者是大陸學者。
我很佩服,這種廣博的文獻工夫很厲害。
不過,因為是大陸的作者,所以有些舉例感覺很好笑:

「四化藍圖圖圖美,九州春色色色新。」

猛然出現「四個現代化」,真是不簡單。

書中有些地方解釋不是很深入。例如:

「匠稱儒將,君子儒?小人儒?
人號道人,餓鬼道?畜生道?」

出句用了《論語‧雍也》的典故,就沒有說明;
對句的餓鬼道、畜生道是講佛家的六道輪迴,
作者也把他直解為「道人」。
這樣就看不出其中雙關的妙處了。

「騎青牛,過函谷,老子姓李。
斬白蛇,入武關,高祖姓劉。」

這裡也是一樣,
老子、高祖是指老聃、劉邦,也是自稱恁爸、恁祖公;
書上只說這是抬高自己的家世,很可惜。

「冬夜燈前,夏侯氏讀春秋傳。
東門樓上,南京人唱北西廂。」

這裡出句崁春夏秋冬、對句崁東南西北,很妙。
書上只解釋有個姓夏侯的人在讀《春秋》,
其實這當然是指漢代的尚書專家夏侯勝、夏侯建。
只是,
為什麼傳尚書的大小夏侯,在讀春秋呢?

××××××

為什麼要讀什麼鬼對聯的書?
那是因為下學期要去支援通識;
據說上學期MR講對聯反應不錯,所以我也來試試。

但是心情很複雜。
就某個角度看,
讀這種閒書也是工作,應該算是幸福嗎?
轉個念頭想,
工作必須讀這種閒書,不知是喜是悲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