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文化役的專訓課程,說來很有趣。
除了行政倫理、公文處理之類的基本知識,
也有手工藝DIY、人際關係等輕鬆的課程。
有社造影片欣賞,當然還有社區實作。

讓我覺得比較印象深刻的,是文建會前主委陳其南的課。
這位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祖師爺,
有一段話讓我特別有感觸。
他說:
替化役其實不算當兵,但男人卻應該去當兵。
這是一種alternative,讓你逸出原本生活的常軌,
去看看真實的世界,認識人性的真象。
這樣的體驗,將會改變你的人生。
至於做了多少事倒是其次;
其實我們不期望你們能幫上什麼忙,
不把事搞砸就不錯了!
就成本來算,找文化役男根本不划算,
但如果你能成長,那麼一切就都值得。

對正在當兵的人而言,這算是很正面的激勵。
陳前主委還講了很多:台灣歷史文化、社區營造的理論等等。
我的感覺是:
眼前看見的,不是一個尋常印象中的官僚或公務員,
而是一個服膺「經世致用」理想的傳統文人。
我告訴教官:這真是一個熱情的知識分子!
教官說:所以士為知己者死啊!
官場是這樣,但士人還是會前仆後繼,這就是文人傳統。

聽了這麼多,不免讓我想到出世與入世的問題。
記得《莊子》說「迷陽迷陽,無傷吾行;吾行卻曲,無傷吾足」嗎?
傷啊,世間確實是這樣。
所以,我作的是哲學、思想史;這種工夫,本質上是遠離世俗的。
哲學的根本關懷之一,是那個永恆的東西;
很殘酷,但那是現世所沒有的。
柏拉圖就說啦:有著高明的心靈,又是一切時代和一切存在的觀察者,
怎麼能對人世生活想得很多呢?
當然並不逃世,但捨離卻是難免的。

但我在此看到的,是那儒家的、入世的熱情不懈。
文化役的工作,也是入世的。
要正眼去看待現世啊。
這與我長久以來的習慣性不合呢。

想起,道家與佛家其實也有「圓教」這種說法。
郭象這樣說:
「夫理有至極,外內相冥,未有極遊外之致而不冥於內者也,未有能冥於內而不遊於外者也。故聖人常遊外以冥內,無心以順有,故雖終日見形而神氣無變,俯仰萬機而淡然自若。」
無心以順有,很難,但仍有外內、有無之別。
《中論》就直接說:
「涅槃與世間,無有少分別;世間與涅槃,亦無少分別。」

世間與出世間可以是一致無別的嗎?
道理再難也可以講,但實際上可能做得到嗎?
怎麼做啊?

《大般若經》:「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伏斷煩惱久住生死,終不自為速證涅槃,但為利樂諸有情故。菩薩以處生死為樂,不以涅槃而為樂也。」
這樣的衿懷,讓人覺得很感動佩服。
讓我想一想。再試試。

哈哈,屁了一堆感想,
實作報告還沒寫,這下剉賽了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ubo 的頭像
    rubo

    rubo's blog2 2006.6.4~2013.9.3~2023.5.1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