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這個很白癡!我快笑死了。
《晉書‧羊聃傳》:
「先是,兗州有八伯之號,其後更有四伯:大鴻臚陳留江泉以能食為『穀伯』,豫章太守史疇以大肥為『笨伯』,散騎郎高平張嶷以狡妄為『猾伯』,而(羊)聃以狼戾為『瑣伯』,蓋擬古之四凶。」
魏晉時,盛行人物品評。
所以,
江泉很會吃,被稱為「穀伯」;
史疇人太肥,被稱為「笨伯」;
張嶷狡猾狂妄,被稱為「猾伯」;
羊聃狠毒貪戾,被稱為「瑣伯」。
我覺得,也太超過了。
「猾伯」、「瑣伯」就算了,
能吃就是福啊,又不是他的錯,幹嘛笑人家「穀伯」?
肥仔就更可憐了,
是「笨伯」,
不是「茂伯」,是「笨伯」耶。
所謂人物品評,顯然也有不正經的一面。
我想起《世說新語‧輕詆》也有一則韓康伯的故事:
「舊目韓康伯:將肘無風骨。
注:《說林》曰:范啟云:『韓康伯似肉鴨。』」
因為人家很胖,肥到手肘很大一隻,就說是「肉鴨」;
真是,嘴巴好賤喔。
其實,什麼「八伯」、「四伯」,與現代人並無二致啊!
男F4、女F4,立法院三寶、新三寶…不是一模一樣嗎?
我在別處還看到有人自組「欸符四」呢。
但最奇妙的,無過於人心。
人們推舉「四伯」,是出於什麼心態?
被說「穀伯」、「笨伯」時,苦主是什麼感覺?
史書的作者,為什麼把這段抄進去?
他當時有笑到抽筋嗎?有笑到筆掉在地上嗎?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