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算是恍然大悟的自傷文嗎?

很久之前,談過唸博士班的目的的事。
大概,我算是運氣好的人,
只為了讀書而讀書,從沒想過出路的問題,
但也順利地找到工作了。

也許是我太天真、太理想化,
不過,在中文這個圈子裡,熱切追求功名富貴的人也很少吧?
畢竟想發財就不會來唸中文系了。

最近看到《呂氏春秋‧博志》這樣說:

「甯越,中牟之鄙人也,苦耕稼之勞,謂其友曰:『何為而可以免此苦也?』其友曰:『莫如學。學三十歲則可以達矣。』甯越曰:『請以十五歲。人將休,吾將不敢休;人將臥,吾將不敢臥。』十五歲而周威公師之。」

甯越本來是個農夫,
耕田很辛苦,於是問人:「怎樣才可以不必這麼辛苦呢?」
「讀書吧。苦讀個30年就出頭了。」
於是甯越立志了:「給我15年。我不眠不休地拼了。」
果然15年後他成功了。

一開始覺得很好笑,「何為而可以免此苦也」問得很呆;
而且,這個人也實在太勢利了吧?
竟然為了不想耕田,所以讀書?

我會這麼想,也許是因為中了毒。
據說,有次蘇格拉底在講數學,一個學生問他:
「學這個到底有什麼用?」
於是蘇格拉底叫人拿兩個錢幣給他,羞辱他:
「這個人一定要從知識裡得到好處」。
據說,泰利斯曾經壟斷煉製橄欖油的工具,發了一筆財,
目的只是要證明:
「哲學家可以在世俗上得到成功,只是他不願意這樣做。」
只為了學問而學問,我是這樣相信的。

但是,昨天聽人說起別的領域的生態,
我才訝異地發現,我真的脫離現實太遠了啊!
例如說,原來世間一般正常的男女,真的是看有錢的程度來擇偶的耶!
不到三十歲住千萬豪宅只是正常的標準,
挑了現實條件不夠好的另一半,還會被嘲笑不已。
而且這還是學術圈的事。

這樣回想起來,我算是物競天擇的失敗者吧?
像這樣完全不在乎物質生活,
對世人的興趣完全沒興趣,徹頭徹尾的異類,
所以是不見容於世間的失敗者?

但,說是自傷也未必啦。
只是真的正視世間的時候,實在覺得它離我太遠太遠了;
遠到彷彿不切實際,
雖然不切實際的是我自己啦。


p.s.雖然不切實際,
謹以七笑拳、也就是亂馬1/2裡齋八寶的話來總結我的人生觀吧:
「就算是世界末日,我也要過完罪惡的一生。」
誰叫我是反社會的人呢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