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為什麼?因為我反對全球化,我也討厭消費主義。

很簡單,因為全球化只是帝國主義、殖民主義的復活啊!
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造成生產過剩,
資本家必須尋找新的市場、以及廉價的勞動力,
於是帝國主義興起,殖民地成為市場和勞工的來源。
但是你想一想,這個模式,不是跟全球化的思維一模一樣嗎?
為什麼西方國家到處逼迫別人開放市場?
打著全球化的旗幟鼓吹自由貿易?
還不是生產過剩、新興市場和廉價勞動力…然後不停地循環。
有什麼不同?

而且,全球化帶來的是文化與價值觀的霸權主義與一元化。
表面上,自由市場似乎是多元的,
但透過商品交易與消費文化的輸入,
被迫打開市場的國家,
也被灌輸經濟強勢者的生活方式與價值標準。
資本家操控媒體,對消費者進行洗腦,
不知不覺之中完成意識型態的植入,開心地掏錢出來購買商品,
只因為商品被塑造成生活品味的象徵。

不是這樣嗎?
想想,你看過好萊污電影吧?買過潮T?聽嘻哈或R&B?
覺得跟不上流行就很聳?
你不是已經接受了這種生活模式,被成功地洗腦了嗎?
你也覺得香奈餌是身份地位的表徵吧?
資本家賣給你商品,
但你卻把價值觀、意識型態和生活方式都賣給他了。

全球化的時代,結果是一元化的文化僵固,
自由市場的多元化只是一個神話,
其實只有掌握媒體霸權的資本家所宣揚的文化與價值可以生存。
那其他國家的文化呢?就等著被消滅嗎?
就像台灣的原住民文化漸漸邊緣化一樣嗎?
這樣也沒關係嗎?

再換一個角度說吧。
資本主義裡的生產消費關係,不是很愚蠢嗎?
過去人類因為有需求,所以要生產;
現在人類卻是因為已經生產了,所以必須去消費它。
資本家製造商品,利用媒體洗腦創造消費者的需求,然後再賣出。
所以振興經濟要怎麼做?
還記得去年的消費券嗎?竟然要我們多多消費來拼經濟!
不愚蠢嗎?
再想一想最近的美國牛肉吧。
不是因為台灣人想吃牛肉,所以跟美國人買牛肉;
而是因為美國人已經殺好牛了,
台灣人就必須跟他買來吃,不買還不行,否則就是貿易保護主義。
這叫做自由市場,這叫做全球經濟,
不愚蠢嗎?
而且,就是這種無意義、不顧及真實需求的大量生產,
才造成今天地球環境的污染破壞與全球暖化啊。

這一切只有一個蠢字能表達啊。
所以,我當然討厭ECFA;因為我反對全球化啊。」

××××××

當然,上述觀點有許多是老生常談了,
當代許多文化理論都講過這些問題。

這是被問到「你支持ECFA嗎?」
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感慨。
我想的大概是上面那些,但當下我沒有說。
不過,算了,真的,要是講出來,
對方恐怕臉上一堆斜線,以為我是瘋子吧。

是啊,一般人討論ECFA,大概不會這樣想吧。
但是我沒辦法;
如果一個問題,不從最根本的地方討論起,是不行的。

還記得兩年前選總統的時候,雙方都主打拼經濟,
如何振興經濟是爭論的重點。
我在一堂通識課上就嘗試地問:

「大家都覺得經濟問題很重要嗎?」

大家都點頭。

「那你們可以說說看,為什麼要拼經濟嗎?」

我看到大家的表情都變得很古怪。
他們大概在想:這是什麼問題!
也難怪,人們都只想到要如何如何拼經濟,
卻沒人去想到底為什麼要拼經濟。

結果還真的沒有人能回答。

最後我在黑板上寫下孔子的話:

「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」

大家的表情更怪了。但我也不是想要主張什麼了。
只是有時候會想,無法與人正常地溝通,到底是好是壞?

××××××

不過我還是決定,「我討厭ECFA」而不是「我反對ECFA」,
因為我也知道,
再怎麼反對,全球化的趨勢是擋不住的。
就像全球暖化,誰都知道問題的嚴重,
但也是擋不住的。
我不會去連署反ECFA公投,也不想看明天的雙英辯論,
不想也知道,
他們也談不到資本主義最核心的問題。

只是不得不接受的同時,我要保留討厭的權利。
沒有取代資本主義體制的方法,
不表示人不能有幻想一個烏托邦的自由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