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80000人次達成!

本誌瀏覽人次破680000了!

這次買書,除了幫學校進書之外,
自己也順便買進《陶淵明資料匯編》。
其實很久之前就想買了,
但當年是窮學生,沒錢,又覺得好像用不到,忍痛不買。
現在應該可以當閒書亂買了吧!

意外的好事是,因為書屋送生日禮券可以折抵,
竟然不用錢!
於是我就心懷感謝地收下了。

回來在高鐵上翻來看。
有趣的現象發生了:
這次在高鐵上看書,左右兩邊在滑手機的先生們,
不知道為什麼,
不約而同地側身轉到另一邊。
果然,在高鐵上看書是多麼惹人嫌的舉動啊!

翻到歐陽修〈偶書〉:

「吾見陶靖節,愛酒又愛閑。二者人所欲,不問愚與賢。
奈何古今人,遂此樂尤難?飲酒或時有,得閑何鮮焉。
…」

我懂。我是不喝酒,
但是也很想問:到底為什麼人生總是不得閒?

蘇軾〈與蘇轍書〉(但這似乎是蘇轍說的):

「然吾於淵明,豈獨好其詩也哉?如其為人,實有感焉。
淵明臨終,疏告儼等:
『吾少而窮苦,每以家貧,東西游走。性剛才拙,與物多忤,
自量為己,必貽俗患,黽勉辭世,使汝等幼而飢寒。』
淵明此語,蓋實錄也。
吾今真有此病而不蚤自知,半生出仕,以犯世患,
此所以深服淵明,欲以晚節師範其萬一也。」

「性剛才拙,與物多忤。」
讀至此而感慨。
雖然,我覺得蘇軾兄弟和陶淵明並非同類人,
志趣各異,這只是到晚年的感概;
但確實啊,
決定人生方向的真正關鍵,不是興趣,也不是能力,
而是個性。

月初放假時,在大舅家遇到在北教大工作的表姐,
聊著聊著,她直接這麼說:

「看來我們都是入錯行了。」

誰不是這樣呢。
據我所見,在這一行除了春風得意的少數人之外,
誰不是「念我平常時,悔恨從此生」啊。
真的是。

就這樣,《匯編》當閒書看真不錯。
但是帶在包包裡跑來跑去也太重了。

總之是破680000人次了!
特此紀念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