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課本就告訴我們,祖逖與劉琨「聞雞起舞」,
夜裡一聽到雞啼聲,立即起床舞劍練功。
因此,
這個成語被認為是勤奮積極的意思。
稍微google了一下,
兩岸的教材都是這樣說。

××××××

不過,讀《世說》時看到一條小注:
《文選集注》63引《續文章志》云:

「(劉琨)早與祖逖友善,嘗二大角枕同寐,聞雞夜鳴,憙而相蹋,逖遂墜地。」

這是說,
祖逖與劉琨年輕時感情很好,曾經一起睡。
半夜聽到雞鳴,很高興;
興奮到在床上互踢,
於是祖逖就被劉琨踢下床了。

所以這兩個人在床上是搞什麼…雖然很曖昧,
但重點不是這個。
重點是,
這個記載沒寫到「舞劍」,
而且,「聞雞夜鳴」有什麼好高興的?要爽到互踹?
余嘉錫先生有解釋:

「《開元占經》115引京房曰:『雞夜半鳴,有軍。』又曰:『雞夜半鳴,流血滂沱。』
蓋時人惡中夜雞鳴為不祥。逖、琨素有大志,以兵起世亂,正英雄立功名之秋,故喜而相蹋,且曰非惡聲也。』」

也就是說,當時人認為夜半雞鳴是不祥之兆,
會有戰爭流血之災難。
但是,祖逖與劉琨這二人素有野心,
天下大亂,正是英雄出頭之時,
所以高興到互踢。

看完這個材料,回頭再翻正史,
就會發現確實如此;
《晉書‧祖逖列傳》:

「(祖逖)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,情好綢繆,共被同寢。中夜聞荒雞鳴,蹴琨覺曰:「此非惡聲也。」因起舞。

故事大同小異;是說:
祖逖半夜聽到雞鳴,於是把同床的劉琨踢醒,
說:這不是不吉利的聲音啊!
正是因為雞鳴不祥,
但祖逖覺得天下大亂、形勢大好,
所以才說「非惡聲」,而是好事。

關於祖逖的野心,
《晉書‧祖逖列傳》最後的「論贊」也說:

「祖逖散穀周貧,聞雞暗舞,思中原之燎火,幸天步之多艱,原其素懷,抑為貪亂者矣。」

也說祖逖「聞雞暗舞」,
是因為欣喜天下將大亂、戰爭將會打個沒完;
因此,說到這個人的本心,
「抑為貪亂者矣」,
也是個野心勃勃、唯恐天下不亂的人。

××××××

所以,「聞雞起舞」到底是什麼?
其實,
非但不是勤奮積極,反而是野心勃勃之意。
可以看《舊唐書‧韓滉列傳》;
好玩的是,這個例子是從教育部「成語典」找到的:

「今見播逐,恐失人心,人心一搖,則有聞雞起舞者矣。」

意思是:這樣做會失去人心,
人心一變,
恐怕又有人要「聞雞起舞」了!

這裡的「聞雞起舞」,是起來舞劍的意思嗎?
當然不是啊!
失去了人心,有人就會出來舞劍?那是什麼鬼?
「聞雞起舞」當然是野心勃發之意:
這是指失去人心,就會有人想要趁勢而起,
如此才講得通。

××××××

最後當然就是「舞劍」。
其實上面的文獻裡根本沒有說到「劍」,
哪來的舞劍?

而且,
「聞雞起舞」的「舞」應該是鼓舞、欣喜的意思,
最多是手舞足蹈,
但不會是舞劍練身體。
野心勃勃,
因此聽到雞鳴就很興奮;
祖逖與劉琨互踢摔下床,就是興奮過度。

何以不是舞劍?
《晉書》本傳說祖逖「因起舞」,下文又說「聞雞暗舞」;
如果是練劍就去啊,何必暗舞?害羞啊?
之所以「暗舞」,
因為對天下即將大亂感到興奮鼓舞,
是不能講出來的,
所以只能「暗舞」,也就是偷偷的happy啊。

××××××

所以到底為什麼,
我們一直相信「聞雞起舞」,是兩個有為青年,
一早起來舞劍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