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學前,心煩事亂。
在何嘉仁書店,看到《圖解希臘三哲》這本書,
提到柏拉圖關於善的看法,大意是:

「只追求感官的愉悅,就像牡蠣一樣活得蒙昧無知,這無法做為人的唯一追求目標。唯有經過理性思考、選擇的目標才是善。」

看了不禁佩服。為什麼?
這不就跟周星馳「功夫」中「大力金剛腿」阿星的名言差不多嗎?

「做人如果沒夢想,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?」



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,意氣投合啊。
我就說嘛,周星馳電影之中到處都是佛法禪機,
連希臘哲學也可以適用啊。
不愧是我所認定的中文系三大核心能力之一。

但問題是,
在現實之中,即使能夠讓我們理性地思考、選擇,
但能聽從那個結果的機會,卻是不太多。唉。

對了,為什麼我在何嘉仁書店?
因為我想買《海賊王》80集。
但沒買到!

××××××

巧合地,又是柏拉圖。
《酒杯裡的世界史》提到他對喝葡萄酒的看法:

「18歲以前絕不可以喝葡萄酒,來到30歲可以適度喝些無妨,但不應該顯露出醉態或喝得過量。」

「40歲以後,則應該喝得盡興、喝得歡樂。唯有葡萄酒可以減輕他們所背負的人生重擔,療癒他們不易取悅的心,恢復年輕,忘卻絕望。」

好傷心啊!
就像之前也說,《徒然草》也是把40歲看成人生的界線。
40歲之後的人生,
滿滿地就是重擔和不易取悅的心了!

不過我不能喝酒啊!
到底喝醉是什麼感覺呢?

××××××

說到酒,
偶然聽說有一種夢幻的日本「燒酌」,
「百年の孤独」,百年孤獨。

百年的孤獨

當然,名字就是來自馬奎斯的小說《百年孤寂》。
好酷啊,
如果有這種酒,我倒是不介意試試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