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2個電視廣告,正好是互補的例子;
很有意思。

首先是X眾銀行最近很紅的廣告:
5位平均年齡81歲的老人,騎完成車環島的夢想,
片尾,對著夕照高舉伙伴的遺照,
這一幕感動了很多人。

另外,是某個online game的廣告:
1個送貨的年輕人要下班了,
卻被蠻橫的女上司刁難;
最後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裡報了一箭之仇。

******

「人為什麼活著?」
這是第1則廣告的口號。
「只有在這裡才能找到尊嚴與成就。」
這是第2則廣告要說的。

「人為什麼活著?」
為了夢想;真是簡單、輕易就能說出口的答案。
就算是好了,
那麼「夢想」又應該是什麼?
或者換個問法:
什麼才是應該追求的夢想?
這才是真正重要的問題吧。

事實上,
「人為什麼活著?」
「為了追求夢想。」
這樣的問答,說了等於沒說。
既然問題是「人為什麼活著」,
問題本身就已經預設某個什麼作為「活著」的理由,
說是夢想也罷、別的什麼X也好,
用一個「夢想」或X來代指它只是逃避問題。

夢想應該是什麼?
如果它就是在虛擬的電玩世界裡找到尊嚴與成就呢?
不行嗎?
覺得這算什麼夢想嗎?
那麼,在現實的世界中尋找的,
為什麼算是夢想呢?
如果夢想就是搞不完的金錢、權力與女人,
會比較有夢的感覺嗎?

有意義嗎?

******

我並不是要嘲笑別人的夢想,5個歐吉桑的故事也很感人。
我只是覺得,
「人為什麼活著?」
「為了追求夢想。」
這個答案太輕易了、太廉價了。

廉價到看完廣告還是不知道人生的夢想到底應該是什麼,
只覺得應該很多人會去開個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