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工作之餘把海德格的入門書當成閒書來看,
真的很有趣喔;
「動物沒有世界」這句妙話就是他說的。
這是因為,
海德格把世界看成「此有」的精神世界,
世界為此有所開顯。
聽起來很難,其實差不多就是那個意思
不過,
「動物沒有世界」聽起來還是蠻好笑的,
是不是有點傷心的感覺?

這本書我應該會慢慢抽空讀完吧。
其實想想,
這樣的書,對沒有閱讀背景的人來說應該很困難;
還好我算是有點了解。

××××××

之前也提過
我對歐陸系統的東西不熟,
理由之一,當然是因為我已經對分析哲學產生興趣,
修課也偏向那一面。
不過也有其他因素。

例如,回想起來,當初教「哲學英文」的老師,
就是海德格的專家。
但是,自從我用語言分析的方法寫了柏拉圖的作業,
老師好像就把課綱改了,
後面都在講經驗主義,像柏克萊、休謨之類。
是我害的嗎?

又例如「詮釋學」這門課,
開課的是研究洛克的專家…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啊;
結果一學期下來根本不知道在上什麼。
只記得很辛苦地讀了狄爾泰作品的英譯。

還有,「從結構主義到後現代」,應該可以學到很多;
但不幸的是,
這門課當初是選修兼通識,
為了顧全廣大修課同學的「福祉」,講得非常輕鬆。
結果還是沒學到什麼。

所以其實還是有「命」成份,我想。

××××××

像這樣讀讀書,也會勾起很多回憶。
當然,
太多書年輕時都沒看,真的很可惜。
但是,
年屆不惑,還能夠讀到新東西、享受新知與思考的樂趣,
也是很快樂的事。

所以說起來,我們系上的同學是十分幸運的。
上次導生聚的時候,
說起當年的「從結構主義到後現代」,
小朋友×余很驚訝地問:

「為什麼哲學系要唸那個?」

另一位小朋友×后說:

「那本來就是哲學系的東西啊!」

「那為什麼我們要唸這個!」

所以你看,他們多幸福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u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